概况: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鹰厦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城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 、中国温泉之城 等称号。漳州系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686年(唐垂拱二年)建州,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历史上人才荟集,俊贤辈出,走出了林语堂、黄道周等文化名人。
目前,全市拥有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一处5个点、国家5A级旅游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个、国家3A级旅游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中国景观村落6个,旅行社61家,星级饭店30家,一、二、三日游、自驾车游、专线游等旅游线路二十几条,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健身为一体的海峡西岸旅游胜地。
花样漳州,欢迎您!
历史: 漳州境域,约1万年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劳作。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另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闽中郡。汉初,以梁山为界,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始元二年(前85年),改“封邦建国”为郡县制后,北属会稽郡冶县,南属南海郡揭阳县。晋至南北朝,北属南安郡龙溪县、兰水县,南属义安郡绥安县。至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并兰水、绥安入龙溪,今漳州境域才结束分属两郡状况。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今云霄县西林村),辖怀恩、漳浦2县,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1949年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云霄、诏安、东山、海澄、长泰、南靖、平和、华安10县。1950年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成立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区专员公署。漳州专区、龙溪区均辖10县。至2007年,漳州市辖有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华安县二区一市八县。
民俗:自古生活在漳州地区的古闽越族人就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自己民俗文化,特别是明代之后,漳州与海外文明的交往日渐频繁,使得漳州文化更加繁荣更加丰富,从而形成鲜明的漳州特色民俗风情,而慎终追远、勤劳俭朴、崇道重教、乐天知命、安土重迁仍然是漳州传统民俗的基调。这种既淳朴又厚重、既传统又开放的民俗风情,不但是当代漳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为沟通漳台两岸民间精神生活的重要纽带。
文化:漳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州开始迄2012年已有1326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历代名人辈出:明代《东西洋考》作者张燮、“一代完人”黄道周,漳州户籍,祖籍福建莆田市城厢区,近现代文化名人、大师许地山、杨骚、林语堂等饮誉海内外。有誉满海内外,多次出国献艺的布袋木偶戏、芗剧、潮剧。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锦歌、竹马戏、大车鼓舞蹈和精致的剪纸艺术。有被誉为中国女排获取世界冠军的摇篮──漳州体育基地。漳州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漳州的芗剧 、潮剧、木偶以及木偶雕刻艺术誉满海内外,剪纸、灯谜、大车鼓舞蹈、木版年画等民间传统艺术丰富多彩。国家文化部共授予漳州市6个“艺术之乡”,它们分别是:“灯谜艺术之乡”(芗城)、“农民画艺术之乡”(龙海)、“剪纸艺术之乡”(漳浦)、“书画艺术之乡”(诏安)、“民间音乐艺术之乡”(东山)和“玉雕艺术之乡”(华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