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生态旅游引领 多元文化唱戏

——永春旅游多姿态发展

  旅新网12月25日讯 (记者 周淮民) 12月20日,第五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清新福建“山水桃源 四季永春”采访组,走进中国香都永春,亲身感受“山水桃源 四季永春” 的活力与魅力。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闽南金三角,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气候温润,自然生态优异,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美誉,是福建省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先进县、全省重点林区县,中国深呼吸小城、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福建省醉美县城。

  近年来,永春县立足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按照“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格局,积极探索“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旅游,目前已拥有较明显的产业优势和产业规模,整体旅游环境大为改观,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生态旅游、农业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良好,较为完善的旅游生产力体系正在形成,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旅游收入正在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畅游绿色永春

  位于永春县下洋镇境内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牛姆林生态旅游区,是藏匿于深山之中的绿色明珠,是福建省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体之一,以其“绿色、休闲、健康、时尚”获得了都市居民的青睐。在这里既可看到南亚热带雨林的奇观,又可领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雄姿,是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密,阳光曼妙,柔风轻拂,水清涧幽,内含高浓度的氧气、“植物杀菌素”芬多精(植物精气)以及“空气维生素”负离子,特别是负离子含量普遍高过15000个/cm3,最高达12.8万个/cm3。据考证,负离子在700个/cm3以上时,使人感到空气清新;在1000个/cm3以上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在8000个/cm3以上时可以治病,是天然氧吧和森林浴场;这里还建设了高空滑索、射击中心、生态科普馆等旅游项目,还配套了青钱柳山庄、绿叶情山庄、旅游商品街等旅游服务设施,使牛姆林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避暑疗养、健身养生、科普考察的绿色基地。

  永春雪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腹地,是泉州市母亲河晋江东溪的源头。距离泉三高速公路蓬壶出入口仅10公里,距离县城35公里,交通条件便利。旅游区面积19.3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属于中亚热带气候,终年气候凉爽,是休闲避暑的胜地。东溪大峡谷内山峰高耸、绝崖壁立,急瀑飞挂,奇石怪洞,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峡谷景观;雄踞于雪山之上海拔1366米的千年古刹雪山岩寺,始建于唐代,规模宏大,殿宇壮观,为佛家胜地;在山腰,“雪山风雅颂”避暑山庄坐落其间,是一处集商务会议、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避暑胜地。

  位于永春县蓬壶镇白鹳山南端的百丈岩风景旅游区,以地势险峻,气势雄浑而闻名,素有“小泰山”之誉。这里孤峰独耸,树木蓊郁,秀逼眼帘,百丈岩寺就建于海拔999米的山巅,三座岩殿依山而建,飞檐翘脊.琉璃饰顶,恰似峨眉金顶,蔚为壮观;驻立百丈仙妈广场,瞻仰仙妈塑像,形象高大,容貌慈善,令人敬仰;登顶府察,放眼所至,层峦叠嶂,村烟袅袅,桃溪蜿蜒,令人心旷神怡,“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油然而生。

  魁星岩风景旅游区,位于永春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奎峰山麓,这里丛林染碧,丽若画图。在葱郁林木掩映下的古刹,旧称“詹岩”。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乡人颜应时、陈朴在此读书并同登进士,世人以为是“魁星显应”,遂易奎峰山为魁星山,改詹岩为魁星岩。此后,魁星岩就成了学子祈学、文人唱咏之圣地。明朝名士颜廷榘、黄克晦作经旬游,见此风光绮丽,历选其胜,分韵赋诗,标以十二胜景。十二美景,景景动人,美不胜收。岩上的摩崖造像,是五代永春艺人在晦岩绝壁间,依天然巨石,因势而形,雕琢而成的三尊佛像,在福建省内尚属罕见。

  位于永春县蓬壶镇境内的仙洞普济风景旅游区,汇集了道教名山仙洞山和千年古刹普济寺。仙洞山郁郁葱葱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掩映着一座古庙——炎帝庙,始建于南陈末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供奉神农大帝。南宋理学家朱熹游览后写下“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的诗句。山顶奇石,如老君诵经之态,其妙趣堪比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翻过仙洞山,峰峦竞秀,林葱树密,绿竹婆娑,芳草萋萋,涧泉冽冽,美如山水画卷,被誉称“桃源甲刹”的普济禅院就坐落此间。江山美景,引无数风流人物竞折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挂锡此间一年半时间,掩关治律,潜心著经,并在普济寺度过他六十大寿。

  乌髻岩风景旅游区,位于永春县锦斗镇的飞凤山凹,因山后一乌石形如古代美发的发髻而得名。乌髻岩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乌髻岩悬山式大雄宝殿里,供奉着一尊深受尊崇的黑脸乌髻观音,海内外供奉的乌髻观音均源于此。1300多年过去了,大自然似乎创造了无尽的玄机与美的极致,凝集在这一方神奇的山水。以乌髻观音圣迹为主线的十八个景点,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现实与神话的融汇。如今,乌髻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北溪文苑旅游区,位于永春县岵山镇北溪村。景区面积3.4平方千米,是福建省森林人家示范点,泉州市首家田园农家乐旅游区,泉州十佳魅力乡村之一。桃花谷四周峰峦秀美,峭壁奇峻,仙泉流韵,瀑布飞悬,莲塘相连,山水辉映;田园交错,水车牛耕,村居如画,民风淳朴。北溪文苑生态旅游区依傍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景区精致秀美,风光旖旎,拥有着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是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

  有着闽南小九寨之称的云河谷旅游区,位于永春县外山乡境内,距永春县城23公里。主景区面积350公倾,纵深3.5公里。景区内群山如黛,峡谷幽深,奇石林立,瀑布层叠,原生植被茂盛,生态环境原始自然,集奇、险、雄、秀、野、幽于一体,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素有“闽南九寨”之美誉。“外山山外山、云河河上河”。云河谷山皆灵秀、水皆清纯、石皆奇异,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林木葱郁,秋季红叶满坡,冬季梅花如雪,空气负氧离子达每立方厘米5万个以上,是贴近自然、回归本真、陶冶情操、休闲健身的理想之地。

  憩居美丽乡村

  被誉为如诗如画桃花源的北溪村,位于永春县岵山镇西南部,幅员3.4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89人,耕地257亩,森林面积4596亩,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山峰连绵起伏,树木苍翠,民风淳朴,村居如画。“林茂果香水清逸,生态优美似仙境”是靓丽北溪的真实写照。获评“中国最具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福建省最美乡村”、“福建省省级园林式村庄”、福建“森林人家”。

  中国白鹤拳第一村——大羽村,位于五里街镇境内,是名扬四海的咏春拳故乡,享有“中国永春拳第一村”、“中国特色村”、“福建省生态村”、“泉州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风景秀丽,文化特色突出。在这里,可以观看和修习咏春拳,寻迹宗师旧厝,走访武功家坊,参观太平天国起义旧址,游步鹤舞花廊,游览大羽村,当一天武术高手,其乐融融。

  千年传统古村落——茂霞村,位于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东南部,交通便利,距离县城6分钟车程。全村拥有百年以上具有闽南文化载体之称的古厝70多座,这些古厝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形成“红砖、赤瓦、白石基”独特的闽南特征建筑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2012年,茂霞村正式入选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评选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成为永春县第一个国家级的古村落。2014年,茂霞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10个重点扶持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山歌文化村——三岭村,位于永春一都镇,与国家4A级旅游区、福建省首批自然保护区——永春牛姆林毗邻。去年以来,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三岭村建设成了永春县美丽乡村,其独特的一都山歌文化成为了永春的又一张名片,先后吸引了近万名的游客到此观赏度假。为把三岭村纳入泉州美丽乡村游圈,促进美丽乡村游的发展,近年来,三岭村共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人工湖、环湖栈道、文化长廊、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山歌红曲展示馆、农家体验馆等设施建设,并推出了山歌对唱、走钢绳、闯迷宫、水上娱乐等互动性项目。

  回族文化村——南美村,位于永春县东关镇境内,这里傍水依山,古榕、小桥、村庄,构就了美丽的“回村人居图”。这里屋舍回族风情浓郁,伴着袅袅南音,走在龙山湖畔,香草依依,鱼浅鹭飞,多么闲情逸致呀!

  感悟多元文化

  “桃溪牌”永春老醋始于北宋初期,当时永春民间的富有人家把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视为居家“三宝”。永春人把永春老醋看成是居家之宝、礼赠宾友的极品。永春老醋酿造工艺古老而且传统,流传千年,以优质的糯米、上等福建红曲和芝麻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液态发酵工艺,经过蒸饭、冷却、拌曲、红酒发酵、红酒过滤(抽酒)、液态发酵,陈酿3年以上,大小经过五十余道工序酿造而成。其色泽棕黑,性温热、强酸不涩、酸中微甘,香味醇厚,回味生津,存放愈久风味愈佳,是质地优良的特色伴手礼。

  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篾香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生产的手工艺产品,后由永春的蒲氏后裔传承并发扬光大。蔑香是家居良品,可清新空气、提神醒脑、辟浊爽神、降气散寒、焚香礼佛。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永春佛手,产于著名乌龙茶主产基地——福建省永春县,系乌龙茶中的名贵品种之一。成品条索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气浓郁清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具有独特果香。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1985年就被评为全国优质茶,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杯;1987年获“全国华侨茶叶基金会”授予的“佛手奖”;1995年、1997年、1999年永春佛手茶连续荣膺全国、国际名茶金奖,并荣获了“中国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被评为“申奥第一茶”。

  闽南侨乡永春县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丝织书、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纸织画把一幅中国画用特制的利刀,切成宽仅2毫米、头尾不断、细长的纸丝作为经线,用与经线一样宽的纯白宣纸丝作纬线,再像织布一样放在特制的纸织机上穿梭交织,然后裱背成画。这样一来,除保持中国画特具的品格之外,还多了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这又是一绝。2005年10月,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仙夹镇龙水村特色民间传统竹漆工艺品,始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2),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高雅古朴、端庄大方、精巧玲珑,且耐酸、耐碱、耐用。永春漆篮做工精细、盛水不漏、摔打不破。篮盖放在地上,一百多斤的大人站上去,纹丝不动。其制作考究,所有原料有20多种。它以黄金箔、细竹蔑、生漆、桐油、夏布、冬粉为主要原料,经历30多道工序,大小规格品种100有余,大的多层,直径42厘米,高72厘米,可盛装二三千克物品,不仅能提,还能挑,逢年过节,装满食品,吊挂在通风透气的悬梁上,就是一个既卫生又别具特色的“空中菜橱”。2009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审查。

  永春芦柑是福建省永春县一带传统的名优特产之一,也是永春发展生产的当家品种。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成份余款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芦柑果实主要用于鲜食,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也可加工成糖水橘瓣罐头、果汁、果酱、果冻等;果皮和果渣可提取果胶、酒精和柠檬酸;加工后的残渣物,通过发酵、干制可作饲料;橘络富营养又可药用;其果实的综合利用价值高,国外水果商称之为“东方佳果”。

  纵享舌尖美味

  好吃的养生药膳——石鼓白鸭汤 以香滑细嫩、肥而不腻、汤浓味美和营养丰富名闻遐迩,不仅在石鼓、县城, 而且在泉州、厦门开有石鼓白鸭汤专卖店。它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原为农家自用或小作坊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石鼓白鸭汤已走进市场,进行商品化经 营,并以逐成规模或连锁店式的经营,它让吃过的人津津乐道,让听说过的人垂诞三尺,顾客盈门,备受青睐。

  家门口的地道小吃——蓬壶肉羹汤 肉羹汤是闽南乃至台湾地区的名小吃,做法由于地区差异和个人喜好而有所不同,绝大多数是以骨头汤做汤料,地瓜粉、鲜嫩的猪肉做主料,再加盐油味精等作佐料,因地区差异会加入香菇、胡萝卜、木耳等做作料。而肉羹汤中含有的胶原蛋白正好能增强人体制造血细胞的能力。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喝些肉羹汤加以调理,可以减缓骨骼老化;同样,肉羹汤也有利于青少年的骨骼生长。而其中的地瓜粉具有补充水分,降火的作用,所以在夏季吃肉羹汤还可以降火。

  美容养颜珍品——老醋炖猪脚 醋猪脚美容养颜,作为永春美食的标志之一早已远播海外。与平常猪脚做法不同的是,永春醋猪脚用永春老醋烹制猪脚,色泽鲜艳,酸辣甘甜,营养丰富。先将猪脚斩半,用沸水煮10分钟,取出用凉水冲洗备用。在瓦煲内加入醋,用猛火煮沸后,放入生姜、猪脚再煮沸,改用慢火煲1—2小时,然后放入冰糖,即可饮汤食猪脚。味道酸酸甜甜,油而不腻,具有美容养颜,温经补血,散淤止痛,止血止呕,散寒开胃的功效。

  美味又养胃——猪肚养脾散 养脾散是一种中成药,在永春当地家喻户晓。除了药用,作为与食材结合制作而成的美味菜肴猪肚养脾散,更是被当地人称为四季皆宜的开胃健脾地方特色菜。这道菜格外讲究工艺,首先要把猪肚洗干净,然后把鸡蛋打匀,加入适当的水和调料进行调味并均匀打散。接着把洗好的猪肚开口一边先用针线缝起来,在另一个开口处,小心翼翼地慢慢倒入鸡蛋汁,不要溢出,再用绳子或牙签将口子封起来。同时,烧一锅水,待水开后,便可把处理好的猪肚放进去煮,直到蛋汁将猪肚撑得鼓起来,就可以把散发着淡淡蛋香的猪肚捞出锅了。放凉后,用刀把猪肚切开然后切块,此时,可以看到蛋汁紧紧地贴在猪肚内壁上。最后,在开水中加入适量的养脾散,将猪肚块倒入,用小火继续炖,直到汤汁味道与猪肚融合就可以了。养脾散有健胃补脾的功效,用它煲出来的猪肚汤,药效被吸收在猪肚里,好吃又养生,对食欲不振也有良好的疗效,是一道四季皆宜的美食。

  围着吃的幸福——永春咯摊 咯摊起源于永春五里街,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据说清朝时期,五里街是繁荣的海鲜农副产品集散地,南北商贸往来频繁。当时,商人们聚集于此,吃饭时摆上朱红色的八卦桌和长条矮方凳,围着热锅烫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类似火锅的咯摊。当时,商人们围坐成一圈,一边吃饭一边随意自在地谈天说笑。由于食材煮熟后会在锅中翻滚,发出“ko ko ko”的声音,和“咯”的闽南语发音相似,咯摊便因此得名。品尝永春咯摊可有不少讲究。首先要在碗中放些切碎的葱末,将煮沸的汤舀到碗内并搅拌几下,让葱末烫熟。喝上一口热汤暖暖胃,大骨汤的鲜浓和葱的清香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之后,大家就可以众筷齐下夹起食物,并沾点醋和酱油、配上香香的米饭饱食一番。值得一提的是,吃咯摊时青菜一定要最后才放,因为放了青菜的汤与之前是不同的味道。

  身处旅游业发展大潮流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永春旅游定当紧抓当前旅游发展良好契机,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精品,加大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健康发展;与时俱进,深入探索“互联网+”旅游模式,做好旅游宣传,打造深度旅游品牌形象,共推永春旅游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旅新网 作者:记者 周淮民】(责任编辑:吕 嘉)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