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依旧年轻的千年古镇——嵩口古镇

  嵩口镇隶属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位于永泰县西南部,东临闽清,北接尤溪,西毗德化,南依仙游,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面积257.6平方公里,人口29396人(截至2013年),是永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为永泰重要的农业、林业、李果生产大镇。

  嵩口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闾山派道教宗师张圣君的故乡,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100余座。

  2008年10月14日嵩口镇被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福建省第三、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6年10月14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嵩口镇,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第一、二次文物普查中就发现了下寨仔山等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宋时属和平乡英达里;

  元时分属29都、33都、34都,元至正年间设漈门巡检署;

  明、清时分属中和乡感应里和英达里、保德里;

  民国初属南区,民国四年(1915年)成立福建省第一个乡镇商会,民国廿年(1918年)设镇,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嵩口还自行发行纸币,设税卡和鸦片专卖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为嵩口镇。

  新中国成立之初属三区;1955年设嵩口区;1958年改为嵩口公社;1984年设嵩口镇。

  2008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成为福建省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嵩口镇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东麓,北纬25度48分,东经188度35分,距福州12公里,距永泰县城50公里。面积257.6平方公里,人口29396人(截至2013年)。镇区处于大樟溪和长庆溪汇流处,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横贯全境。

  嵩口镇境内山峦起伏,峰谷相间,地势险峻。东面的鲤鱼上天(山名),海拔1533米,东南面的乌石山海拔887米,西面的白岩尖海拔1608米,南面的东湖尖海拔1681米,为嵩口镇也是永泰县的最高峰。嵩口自古即被称之为永泰的南大门。

  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永泰嵩口镇东面3公里处,大樟溪畔。据查明万历年间由乡贤募资建庙于陡壁悬岩的狮子口,年久寺废。后乡贤又在旧寺后建一观音亭,但因修建公路又毁。现为1985年夏秋,郑氏重建。由于此地威灵,香火鼎盛,寺庙逐年扩建,建筑物有观音殿、念佛堂、宿舍、厨房等。 1994年列入宗教登记管理活动场所。

  民俗博物馆

  2012年,民俗博物馆建设工作启动,博物馆位于嵩口直街,占地面积646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总投资约23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仿古风格将原医药公司进行设计装修,陈列农耕物品、嵩口古镇珍贵历史文物和相关文物、民俗等摄影作品,突出农耕文明、古镇历史风貌以及乡土特色文化等主题。

  永泰嵩口古镇民俗博物馆2013年1月29日正式开馆,古石槽、古瓷缸、土砻、辗饼等各式各样的民俗和农耕物件近600件展品与观众见面。据悉,这是福建省开放的首家乡镇级博物馆。

  人文公园

  嵩口镇人文公园是以古镇门楼为中心,利用溪畔坡地,沿大樟溪畔一线展开,形成山水相连、山拥水抱的优美自然形态。公园占地面积1万3000多平方米,主要以古镇文化为主题,建设有文化墙、圣贤走廊、寒光阁、半月亭、步行道、绿化带、亲水台等。

  明清古建筑

  截至2010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65座,建筑面积210000平方米,其中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面积189000平方米。主要有:垅口厝,修建于宋代,一级,建筑面积7180平方米;以及下坂厝、端公坂厝、下车碓、庵前宫、五显宫等明清建筑。其中下坂厝为典型代表,清乾隆年间(公元1792年)陈用坦建,系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200多个房间,大八扇厝,每扇夹墙有火墙相隔,建有大厅、下落厅、横厅、书斋、内外埕、雨水井、后花园等。大厅面积56平方米,内有木雕古人物4幅,一色馏金,人物形态维妙维肖,雕工精细。正堂大厅悬挂有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礼部题请奉旨,旌奖太岁贡生钦加八品衔陈上珍(即陈用坦)的“孝友”匾;还有石雕、砖雕、泥塑、彩画等,刻有字、画、花、草,工艺精致,保存尚好。

【来源: 】(责任编辑:张 骞)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