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天下武夷山 自古出好茶

——第四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探访武夷山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宋·范仲淹

  旅新网4月15日讯(记者 周淮民) 春光正浓,茗茶飘香。4月15日上午,在阴雨绵绵中,第四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来到武夷山仙茗生态茶园,观茶园风光,品世外仙茗,亲身感受武夷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国茶文化兴盛在唐朝,事实上在魏晋就已成为风尚,无人不茶。武夷山脉、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依山傍水的生态茶田,不仅成群结队的游人难以抵达,甚至害虫也将被那山环水绕的天然屏蔽所过滤、所隔绝。朱熹行游此地,结庐煮茶,唇齿余香。

  在仙茗岩茶厂黄寿生的陪同下,采访团一行登上生态菜园,亲历采茶过程。黄厂长一边走着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的茶山全部采用生态种植,山上散养大量的鸡鹅来平衡生态链,所用的肥料都是有机肥,为了保证品质,连猪粪都不能用。”

  “看准了,嫩叶长到1.5厘米的时候采下来最好。”采茶师傅陈琦采下一个嫩芽,嫩芽紧靠着一瓣叶子。她对旁边的一位新手介绍,刚开一瓣芽比叶长,这样的新茶才最鲜,要是等叶子再大些采,就降品级。

  “茶叶已经泡好,再闻闻抓过新茶的手依然是留有余香。”来自每日甘肃的郑唯兴奋的展示刚摘下的茶叶。

 

  “泡一壶好茶,就似在雕塑一件艺术品,那些高深莫测的手法常令人两眼‘生花’,泡出的茶亦让人‘销魂’”。茶艺师小王为记者介绍,曾有人说过,泡茶如做数学题,可套公式,也需灵活应用。泡茶时细微的变化,茶汤的表现就可能出现天壤之别。要冲泡好一杯茶,首先要掌握好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其中任意一项的改变则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一次性喝了武夷肉桂、水仙、矮脚乌龙、金毛猴、雀舌这么多品种,令人感觉飘荡在云雾之间,茶不醉人,人自醉。”来自华龙网的周晓雪说。

  采访中记者得知,武夷山仙茗岩茶厂,坐落在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为传统的武夷岩茶产区,自有茶园近千亩,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秉承武夷岩茶传统种植方法和制作工艺,产品按有机茶标准管理生产以大红袍为主,并有武夷肉桂、水仙、矮脚乌龙、金毛猴、雀舌等品种。2011年11月1日至17日由仙茗岩茶厂提供的6个品种武夷山大红袍搭载“神八”遨游了太空。大红袍种子返回地面后于2012年4月15日启动航天大红袍选育科研项目;该项目由华侨大学茶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神州航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进行大红袍航天育种试验。

  2013年,公司实施了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项目,企业自筹200万元。种植行道树1000株,建机耕路3.5公里(含生产道),建蓄水池50立方米等。通过项目实施,感受到生态茶园的好处很多。于是从2014年起,企业自筹资金不断进行生态茶园建设,至今共投入320万元,建设茶园步行道6250米,种植桂花树、樱花、罗汉松等苗木7200棵。生态茶园吸引了大批茶叶爱好者及游客旅游参观。

【来源:旅新网 】(责任编辑:吕 嘉)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