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让后辈子孙世代继承。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旅新网11月18日讯(记者 周淮民)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11月15日上午,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清新福建海丝行” 大型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走进福州三坊七巷,领略闽都民俗风情,感受榕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采访团一行跟随着三坊七巷学习促进会闻进会长的解说,一一了解展出的精彩家风家训故事,不时还对展出的家风家训拍照、记录。中国甘肃网的陈俊霖在一展板前看得很认真,“报业先驱—林白水: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这块展板内容对我触动很大,跟自己生活工作很接近,收益颇多,感觉我们应该将优秀的家风做到实处,传扬下去。”
据了解,近年来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充分利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名街、闽都名人聚居地的独特优势,向广大市民及游客展出三坊七巷近代史上名人的家风家训,展示他们爱国爱家、好学上进、立志成才的良好品格。三坊七巷学习促进会闻进会长表示,本次展览展出了三坊七巷近代史上的十六位名人的家风家训,他们良好的家风,造就了他们爱国爱家、好学上进、立志成才的良好品格,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名人名家,所以成名成家,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把这些内容进行展示,能够取到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闻进会长告诉记者,以爱国爱家为核心的名人家风家训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有的建议将内容编写成册;有的建议向全社会推广以教育后人;有的市民认为,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让后辈子孙世代继承;有的名人后裔送来族谱、传记、书信等。许多市民还纷纷建议将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展长期巡回展出,并多样化的开展宣传活动,将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的文化内涵转化为福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观完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展,采访团成员也纷纷表示,看了家风家训展充分领略到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背后的故事以及历史传承,既增长了见识、又开阔了眼界。
随后,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三坊七巷深坊幽巷、高墙大院以及古宅名居,感受“三坊七巷”古宅风韵的建筑艺术,闽都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目前已成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三坊七巷”巷陌弯弯,漫步其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色古香,造型各异,布局讲究,人气旺盛,充满古代和现代气息,灯光树木交相辉映的“清明上河图”。
三坊七巷,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林则徐、晚晴重臣沈葆桢、陈宝深、林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还有郁达夫、林徽因等名人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三坊七巷”已成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名人文化纪念地、传统文化传承地、民俗文化展示地。来自昌吉新闻网的刘辉从来没有来过福州,参观完三坊七巷,他感慨地说:“人流如织,人气很旺,流连忘返,身虽至,心却向往之,美都在遗憾中,下次还想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