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普洱江城:近距离感受傣族织锦技艺 活态传承非遗文化

云南网     2023-11-28 09:54:13     手机看旅讯     字号:T | T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近日,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中心完小的学生代表走进傣族织锦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咪宰金的家里,近距离感受傣族织锦的文化魅力。

  非遗传承人咪宰金自17岁起,便开始学习织锦,几十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坚持改进、传承着这项工艺。如今93岁的她,身体健朗,依然耳聪目明,长满褶皱的双手依旧灵活。她织出的“傣锦”,图案别致、式样精美,深受大众喜欢。

  和往常一样,咪宰金一大早便坐在老式织布机前,开始了一天的织锦。整董镇中心完小的孩子们一进门,便开心地围向咪宰金,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孩子们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时抛出疑问,且尝试着织起了傣锦。咪宰金耐心解答每一位孩子的问题,并手把手教授织锦的基本要领。

  在织布机上,整董镇中心完小学生代表玉香叫说道:“奶奶太厉害了,织出来的傣锦很漂亮,我以后也想学习织锦。”

  整董镇中心完小教师李桂林说:“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现场观摩和体验傣族织锦制作过程,增加孩子们接触非遗文化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童真、童趣中认识非遗、感受非遗,传承传统文化。”

  傣族织锦,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以棉、麻等为原料,用传统的坐式织机织成,织工精巧,坚牢耐用,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多以白色或浅色为底色,织上孔雀、大象、马儿、竹楼等颜色艳丽的图案,寄寓着吉祥、力量、丰收等美好愿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非遗项目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咪宰金的耳濡目染下,女儿玉留香也成了一个熟练的傣锦工艺人,前来学习傣锦制作工艺的人逐渐增多。

  咪宰金说:“不管是家里人、附近村民,还是外面的人,只要想学,喜欢这个技艺,我都会教他们,都要让他们学会,不能让这项技艺消失,要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我们义不容辞。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柏路原)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