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双减”背景下,昆明部分学校开启研学之旅。行走的课堂,让学生接触农业与大自然,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走进社会,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亲近大自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研学旅行除可了解农耕文化,还能助推乡村振兴。让城里的小朋友动手体验磨豆子、制豆浆、制洋芋粑粑等生活实践,西山区第二幼儿园亲子研学活动做到了。
近日,西山区第二幼儿园中班年级6个班近200名孩子,在老师、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安宁某采摘园体验农耕文化。
在自制豆浆现场,家长把黄豆放在石磨上,五六名孩子一组“协同作战”,使出全身力气推动磨盘。磨盘转动的那一刻,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花儿般的笑容。随着石磨转动,一颗颗黄豆被碾碎。
一方石磨,一份童趣。碾碎的黄豆用水泡软,再经过不断碾磨,乳白的豆浆从石磨缝间缓缓流出。碾磨好的生豆浆,过滤后煮沸七八分钟,香醇的豆浆“出锅”了。
煮熟的豆浆,加点白砂糖搅拌一下,学生、老师、家长一起“碰个杯”。喝下第一口,不少家长说:“这才是小时候喝过的豆浆味道。”
在洋芋粑粑制作区域,大家把洋芋煮熟、去皮,再把洋芋舂碎,加上面粉、茴香、葱花、花椒粉、食盐后搅拌均匀,放到锅里炸成金黄色,香脆可口的洋芋粑粑便制作完成。咬一口,天然的味道,征服了孩子和家长的味蕾。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广阔的教室。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走进操作间,认识农具,了解粮食的加工方法,体验劳动的乐趣。
“种子在冬天会不会发芽?”昆明市委机关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到昆明植物园探寻昆明的冬天。在扶荔宫种子博物馆,讲解员向孩子们介绍种子的分类、传播方式、生长过程和用途等知识,孩子们的疑问也一一被讲解员“化解”。
走进工厂
开启工厂研学之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昆明市第三中学西山学校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前往石林,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冬日研学之旅。
师生们来到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观方阵发电单元,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等设备。
从发电板的设计原理到土地综合利用,从垃圾处理问题到发电站的发展,再到光伏发电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现场,一场综合性学习在太阳能发电厂展开。物理课堂搬到工厂,这次学习紧扣增压作用的特斯拉线圈、应用于避雷针的尖端放电现象、光伏发电板双向发电的内部运行原理等,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下,高一年级的学生了解了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加深了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认识,心中一个个问题也被解答。
北汽新能源昆明工厂基地是“生动的教科书”,对学生了解汽车零件很有意义。嵩明县小街镇大桥小学师生,来到北汽新能源昆明工厂基地,参观汽车生产线后,自己动手组装多种模型。此次研学活动,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昆明市第三中学西山学校副校长石嘉惠说:“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记者杨官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