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6月6日,“走进非遗 品味天津”天津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现场发布暨启动仪式在天津数字电视大厦3号演播厅举行。
活动分为《非遗·津韵》《非遗·记忆》《非遗·力量》《非遗·传承》《非遗·瞻望》五个章节,2023年全市20多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内容,通过非遗大巴的三条线路按区域进行汇总,16个区文旅部门和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依次发布。
活动通过保护、利用、传承三个关键词,以百姓喜闻乐见的非遗演出,将非遗主线融入其中。在各环节衔接中,穿插了非遗节目表演,包括古琴独奏《流水》、古典戏法《金星满堂》、传统杂技顶花坛、舞蹈《十二花神》、快板书《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武术表演《精武少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少杰、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思凡等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天津市杂技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等多家单位提供演出支持,体现了全民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主题。
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钱玲说:“遗产日期间有两项示范性活动,我们集合100多项非遗项目,涉及非遗产品500多项,6月9日至11日,利用黄金时段,我们将在非遗中心的官方抖音直播间做直播购物活动。今年跟前三届相比,大家可以在直播间点击链接购买非遗产品,考虑老年受众群体,今年引入了电视购物,同时,还邀请了著名主播走进直播间,跟大家共话非遗。还有一个活动,关于天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非遗系统性保护,我们刚刚完成对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的整体调研,针对调研结果,后续会形成系统的调研报告,对大运河沿线非遗资源进行传承和保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南开区文旅局局长王敬表示,我们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活动,比如与冯歌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共建,打造“天津皇会田野教学基地”,在庄王府举办南开区第十批区级非遗项目、第八批区级传承人颁牌仪式和“感受非遗韵 共享保护成果”南开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风采展示演出,在老城博物馆还将举办“讲好中国非遗故事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南开区曲艺展演。
据悉,“走进非遗 品味天津”天津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将在6月10日前后全面展开,分为1项主场活动,2项示范性活动,20余项重点活动,包括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通过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