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防空洞变身酒窖火锅馆 网媒行记者打望重庆式别有“洞”天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3日17时50分讯(记者 陈星)战火的硝烟远去,在和平年代,提起人民防空,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但在愈炸愈强、坚韧不屈的英雄之城重庆,人防工程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防空洞里吃火锅、纳凉点里度酷暑、地下商场买东西,甚至就连深入地下的停车库、洞穴博物馆,都属于人防工程。

 

记者们参观采访作为酒窖使用的防空洞。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今(3)日,“壮丽70周年 点赞山城之美—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走进重庆人民防空”活动启动,60余家中央和省市级重点网络媒体的记者聚焦重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在渝中区酒类一条街、解放碑地下环道指挥中心、建川博物馆、渝北区大龙山人防纳凉点,一探重庆人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变化之美。

  别有“洞”天 防空洞变身酒窖火锅店

  偌大的防空洞内泛着微黄的灯光,独特的排风系统让人顿感凉意,欧式酒柜上,一排排来自世界各地的原装红酒琳琅满目。

  在渝中区李子坝酒类一条街,采访团惊喜地发现,防空洞里竟然“藏”了一个涵盖世界各地红酒的酒窖。

记者们参观采访作为酒窖使用的防空洞。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红酒的储存需要恒温在16℃至20℃之间,防空洞冬暖夏凉恒温的内部环境恰好适合藏酒。

  “防空洞和酒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防空洞的经济价值。”新华网的编辑黄嫣然说,以前对防空洞的了解存在于历史课本,今天走进才发现原来防空洞还可以和文旅产业结合。

记者们体验开在防空洞里的洞亭火锅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有酒必定也少不了火锅。陈坤主演的电影《火锅英雄》里,开在防空洞里的火锅店就真实存在。采访团在防空洞品尝完洞亭火锅后直呼过瘾,纷纷拍照留念。

  龙虎网的设计总监徐伟来自南京,徐伟表示,南京也有很多防空洞,但他还没有看到过开在防空洞里的酒窖和火锅店,重庆的人防设施在和平时期变身为经营实体和民生工程,继续服务于民,在全国独树一帜。

  “洞”藏玄机 地下车库发现“新大陆”

  在解放碑地下环道控制中心,采访团参观了功能强大的智能运管、监测、消防系统,这套系统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对监测运营、消防、交通、实行智能化集成管理。

记者们采访解放碑地下环道监控指挥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解放碑地下环道是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开发利用的一个新的亮点。环道集地下道路交通、轨道交通、人防设施、地下车库等为一体,约2.8公里的环道串联起解放碑核心区域24个地下车库。分流地面约30%的交通流量,缓解了解放碑商圈的地面交通压力。

记者们采访解放碑地下环道监控指挥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人民网的记者冯粒对重庆庞大的地下工程感到震惊,他表示,新时代的人防工程担当起了新的使命,重庆将百姓日常活动的地方与人防工作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人防工程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

  “洞”有所属 为市民提供天然冷气

  重庆虽迎来初秋,但夏季的余热仍未褪去。刚走进渝北区大龙山人防纳凉点,采访团就感受到了阵阵凉意。

  在防空洞里的“新时代红岩讲习所”,一场主题为“壮丽70年 共筑新人防”的纳凉微宣讲热闹开讲。

  渝北大龙山防空洞纳凉点,居民们参与人防知识微宣讲活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这里除了提供免费的天然冷气,还安装了有线电视信号和无线WiFi,配置安全饮水装置、各种防暑降温物品药品,设置阅读角,免费提供订阅报刊和书籍等。

  “高配版”的防空洞吸引了全国网媒记者的关注。

  渝北大龙山防空洞纳凉点,居民们参与人防知识微宣讲活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重庆不仅把防空洞变成休闲纳凉点,还把'讲习所'搬进了防空洞,讲解员把一些枯燥的主题宣讲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呈现,非常接地气,效果也很好。”宁夏新闻网的编辑张玉婷坦言,重庆把防空洞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市民在这里喝茶乘凉,很休闲。

  “洞”见古今 防空洞深藏民族记忆

  说到博物馆大家都不会陌生,但你见过建在防空洞里的博物馆吗?在九龙坡区谢家湾付家沟片区,全国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聚落就坐落于此,这些防空洞,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在和平时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为重庆文旅产业发展继续贡献余热,是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品牌。

 

  九龙坡鹅公岩大桥头,记者们在由防空洞改建的建川博物馆参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每座城市都带着独特的历史印记,在重庆,防空洞里就可以感受到民族记忆,是重庆专属的人文符号。”西部网的编辑钟莹表示,这座在历史遗迹上建起来的博物馆,给防空洞赋予了新的生命。重庆依托独特的历史资源,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值得很多城市学习借鉴。

  “建川博物馆利用抗战时期兵工生产洞洞体作为馆址设立的博物馆聚落,以前逛过很多地方的博物馆,但逛防空洞里的博物馆,这是首次。”大众网的记者李嘉倩坦言,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印记,重庆也不例外,重庆的人防工程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符号,让文化活在当下,继续服务民众。

  九龙坡鹅公岩大桥头,记者们在由防空洞改建的建川博物馆参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建川博物馆只是重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全面提升城市整体防护能力,深入推进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而结出的“平战结合”硕果的一个缩影。

  据悉,近年来,重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将人防工程与商场、餐饮店、地下交通干道、纳凉场所、酒窖、停车场等市民日常生活场景结合,大力推进人民防空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融合发展,策划了40余个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责任编辑:吕 嘉)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