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新车上市电梯投用前要受哪些“折磨”? 全国网媒记者探秘国家检测基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日18时讯(记者 陈星)新车型上市前要经受哪些“折磨”?电梯在高原环境下会产生“高原反应”?今(2)日,“壮丽70周年 点赞山城之美——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重庆行暨重庆市场监管采风活动正式启幕。60余家中央和省市级重点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国家质检基地。先后探访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市计量质检院、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升降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五处机构,解码产品安全的“密钥”。

  探秘一:新车型上市前要经受哪些“魔鬼”淬炼?

  在占地640亩的场地,以最高车速220km/h开车,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样的场景,不只出现在赛车场。在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以最高车速开过性能试验路、涉水池和浸水池,是每个车检人的工作之一。

   记者们在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参观价值数百万的目标假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由动态广场、性能试验路、ABS试验路、噪声试验路、标准坡道、涉水池和浸水池等试验场地构成。不同厂家送检的新车型要经历大大小小十余个检验项目的“折磨”。

  以浸水试验为例,为模拟测试下暴雨、发洪水时,新能源汽车被淹后的性能状况,在水深50厘米的浸水池里,试验车辆要在断电的情况下浸泡整整24小时。一天之后将车辆拖离水池,车辆打开总开关两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才能满足国家标准。

记者们在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参观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目前,该试验场已为重庆、西部乃至全国的200多家汽车、摩托车企业开展近万次道路试验。

  探秘二:电梯在高原环境下会产生“高原反应”?

  提起特种设备,你会想到什么?这个不为人知的词语,其实就应用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如我们每天都会乘的电梯。

  那么电梯在高原环境下运行会不会产生“高原反应”?地震发生时身处电梯内的人安全有保障吗?网媒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里面的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升降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了解电梯安全检测背后的秘密。

记者们采访电机检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国家标准中规定电梯只能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使用。而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电梯能不能使用,如何保障使用安全,相关标准却还是空白。

  因此,特检院研究建设了国内手套特种设备高原环境模拟试验舱,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含氧量、气压五大参数,模拟海拔5000米及以下的高原环境,检测特种设备的温升、机械、电气、老化等特性。用于检测电梯、起重机械的高原适应性,检测电梯和起重机有没有“高原反应”。

记者团参观采访10米半(全)电波暗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探秘三:笔记本电脑从“出生”到“成年”要经过哪些技术服务?

  在重庆市计量质检院,笔记本电脑质检中心、能源计量中心两处检测机构吸引了网媒记者的关注。

  其中,笔记本电脑质检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被授权的电子信息类产品国家级质检中心,具有电子信息产业开展检验、测试、认证、标准制修订、技术培训以及咨询等服务。

记者们采访了解工业制造中使用的汉信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该中心为重庆及西部地区700余家电子信息生产及配套企业的9000万台产品提供全生产链条的技术服务,涉及相关产业产值达7000亿元。

  据悉,重庆市计量质检院包括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能源计量中心、消防及阻燃产品质检中心等多个部门。质检人的坚守与奉献,助推重庆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记者团在重庆国家质检基地参观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探秘四:质检界的“立法机构” 最“严苛”的标准在这里诞生

  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采访团就质检界的“立法机构”如何助力提升全市总体质量水平,为建设质量强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贡献作了深入了解。

  标准化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平时使用的身份证、银行卡、ETC均采用了不同的射频标准,保证其安全性和便利性。

  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于2015年11月获国家标准委批准筹建,目前已建成投用,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高质量技术标准支撑。

  基地建有全市最权威的标准馆藏库,标准馆藏达81万册,除收集了全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还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德国等国家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和技术法规。

  探秘五:特种设备从业人员来自这所“黄埔军校”

  采访团参观的最后一站式是国家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除应急培训演练以外,这里还提供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公众安全教育、应急技术研究。

记者们在国家特种应急培训演练基地体验4D科普电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重庆3万余家企业的特种设备保有量达26万余当量台,持证特种设备人员16万余人,每年以15%以上速度递增。

  国家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既填补了国内空白,又增强了重庆在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演练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为城市居民打造了一把特种设备安全“保护伞”。

采访团在重庆国家质检基地合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专业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国家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为培养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人才、指挥人员、救援人才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更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特种设备应急人才。预计至2020年,年度培训规模将达到10万人次。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记者 陈星】(责任编辑:吕 嘉)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