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盛京满绣成立“扶贫车间” 开启“非遗+扶贫”模式

盛京满绣扶贫车间落户河北宽城

杨晓桐向孟子岭乡党委书记鞠宝民授牌

盛京满绣第四代传人杨晓桐

孟子岭乡与盛京满绣传承人正式签约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 (记者 王强 通讯员 鞠宝民)沈阳盛京满绣首个跨省成立的第一个“扶贫车间”落户河北宽城孟子岭乡。这是孟子岭乡推进旅游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脱贫的有力举措。

  孟子岭乡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96.8平方公里,2219户7496人,辖8个行政村,94个居民组,在册耕地4114亩,是全县唯一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的乡镇。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6%,居全县第二位。果树栽植面积3.8万亩,2008年荣获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王厂沟冀东抗战遗址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党史基地;大桑园千鹤谷——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现有野生动物222种;南天门松亭古道、柏木塘北京首旅高端民宿、圪垯地天门山等景点都是极具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孟子岭乡坚持“创新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百姓共享”的工作思路,立足“生态、休闲、红色”资源传承和保护,打造宽城唯一全域美丽乡村乡镇,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这次盛京满绣第四代传承人杨晓桐(巴彦殊兰)授予“盛京满绣宽城满族自治县刺绣基地”的牌子,意味着“盛京满绣扶贫车间”落户河北宽城孟子岭。盛京满绣扶贫车间”是以非遗项目为引领,带领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文化产业项目。孟子岭乡两委班子经过调研考察和实质性接触,最终确定了与盛京满绣的合作模式,通过生产基地的平台结合刺绣教学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促进艺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将让“生态绿谷、百花飘香”的美丽孟子岭乡迎来“脱贫腾飞”的一刻。

  盛京满绣是沈阳地域文化的非遗符号,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沈阳故宫大政殿确立国号大清,改族号满洲。从此,所有宫廷刺绣和民间刺绣皆为满绣。满族宫廷刺绣又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龙纹图案是盛京满绣的一大特点,使用的盘金线在当时是皇家专用材料。时至今日,盛京满族刺绣的艺术形式依旧带着浓浓的民族特色,厚厚的乡士气息感染着很多人。

  孟子岭乡党委、政府,通过建立“盛京满绣扶贫车间”,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促进艺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带来希望和生活的自信,让广大妇女本着“零风险、零投资、增收快”的目标,把发展手工的种子洒在孟乡大地上,为各村找到了文化富民的内生动力,找到了带领村民共同脱贫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盛京满绣传承人介绍说:“满绣简单易学,零基础都可以学,只要经过短期培训都能上手,绣品由盛京满绣提供,完成后回收、不愁销路,按绣品每件480元计算,最低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左右”。目前,孟子岭乡正为进一步加快各村脱贫攻坚、壮大集体经济,这种“非遗+扶贫”的模式,将为孟乡实现跨越发展找到内生动力,实现精准文化扶贫。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责任编辑:吕 嘉)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