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满绣传人杨晓桐:创新“非遗+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旅新网5月25日讯 (记者 周淮民)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旗袍文化的发源地。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从沈阳故宫走进皇城,开启了一代华服——旗袍以及针尖上的非遗——盛京满绣的文化篇章!几百年来,盛京满绣被称为“中国清代皇族刺绣”,是沈阳城的非遗瑰宝之一,也是辽宁省著名的文化名片。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发扬。杨晓桐是满绣第四代传人,在对满绣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她打破非遗绝技“传内不传外”的传统,办班培训学员,传授满绣技巧,让更多的人爱上满绣。杨晓桐说道:“把旗袍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并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于当今社会迸发出无限活力,这是我作为第四代传人应该做的事,并且借助满绣这一传统文化助力辽宁振兴,以非遗产业推动地区发展、民族复兴,更是我作为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非遗盛京满绣第四代传人,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桐(右)

  据了解,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以针代笔,用线在织物上缝制图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形式。满绣传人杨晓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厚重博大的旗袍文化讲好沈阳故事,打造“中国旗袍之都”,她成立了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传承发扬满绣文化,形成以满绣为主打的产业,用旗袍展示服饰之美,引领旗袍服饰的潮流,彰显旗袍服饰独特魅力,让人们亲近传统文化。

  起于满清,源自沈阳,兴在当今。杨晓桐通过培训满绣学员、发展旗袍产业,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旗袍,并走向了世界时尚之地。公司壮大了,杨晓桐却没有“自大”。她在传统文化的发扬及公司发展有了新的想法:满绣+扶贫,同贫困村镇建立合作关系,开办培训班、成立扶贫车间,以优秀传统技艺培养乡村技能人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满绣+扶贫,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大力发展满绣产业,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据辽中扶贫车间的满绣教师介绍:扶贫车间主要是让农村女性、贫困户了解、学习到盛京满绣技艺,帮助贫困户走向致富。现在村镇很多女性都踊跃报名学习满绣,每个月实现收入上千元,有效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据了解,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已于十几个贫困村镇建立合作关系,贫困户借助满绣平台,走向了致富之路。

【来源:旅新网 作者:记者 周淮民】(责任编辑:吕 嘉)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