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旅新网首页 >> 展会 >> 节庆新闻 >> 正文
澳门四月八,嘉年华 “醉龙”喷酒添喜庆
2007-5-25 13:32: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行评论

  24日上午九时,随着澳门三街会馆前醉龙、醒狮点睛仪式启动,澳门“四节合一嘉年华”热闹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24日正逢农历四月初八,既是佛诞节,也是道教神明谭公的诞辰,港澳均休假,两地各庙宇的祈福法会、谭公诞庆祝活动纷纷登场。今天又是澳门“鱼行团结日”(醉龙节),鲜鱼行总会主办的极富澳门特色的“醉龙醒狮大会”,及路环信义福利会主办的大型巡游“光辉路环四月八”更为的澳门增添了喧闹、喜庆的气氛。

  何谓“醉龙”?在三街会馆前,记者终于一睹真容。醉龙与中国各地盛行的舞龙“龙体”相比堪称袖珍:只有龙头、龙尾两截,前后长约一米,用坚实木料制成,龙头重约十公斤,龙尾稍轻。醉龙头尾也不相连,舞醉龙只需两个人各持一截舞动,发挥空间很大,与传统舞龙动辄十几、几十人,且需密切配合相比,大异其趣。

  共有二十几条醉龙,舞者有青壮年,也有不少年过花甲的老者,个个精神抖擞。市民、游客、中外摄影爱好者、维持秩序的童军把三街会馆前窄窄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醉龙的看点当然在“醉”。舞龙开始,一时锣鼓喧天,舞者开始大喝啤酒,边喝边用嘴向空中喷酒,小巷顿时酒雾弥漫,人醉,龙亦醉。舞者乘着几分酒兴,把木龙舞得上下翻滚,所谓“形醉而意不乱”,还不时摆出精彩POSE,引得摄影迷们忽而聚东,忽而涌西,既想靠前,又怕被喷酒,场面喧闹而有趣。

  十时,醉龙醒狮巡游开始出发到各街市及鱼栏区进行庆祝,正午十二点和下午三点,行会分别在红街市街口、三街会馆前地派发载放在龙舟头部的长寿饭(即龙船头饭)。参加游行的与观望的,均可前去领用。据说,食了龙船头饭的人能够长命百岁、丁财两旺。

  据传,舞醉龙源自数百年前的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那时香山境内瘟疫横流,乡民求助佛祖,抬着佛像路过河边时,河中突然跃出一条大蛇,被一醉酒乡民砍断后血染河水。乡民喝了河水除病祛瘟,都认为大蛇是龙的降凡,便创造出舞醉龙以志纪念。随着香山乡民迁澳,百余年前舞醉龙习俗传入澳门。

  在醉龙发源地中山,近年来会舞醉龙的人越来越少,一度面临失传危险,而在后传地澳门则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场景转到路环,谭公庙前地《恭祝谭公宝诞公演粤剧》二十三日夜已提前隆重登场。相传谭公曾在路环一带海上显灵,使当时以捕鱼为主的澳门居民纷纷信奉。谭公庙前一连五天的粤剧日夜公演,邀请香港彩龙凤剧团担纲演出。

  有几十年历史的大型巡游“光辉路环四月八”,也于二十四日中午在路环上演,表演者扮成各种神话故事人物,加上金龙醒狮、乐器表演以及特色的盆菜宴,还邀请了来自湛江的舞“人龙”表演,具有浓厚传统色彩。

  在渔人码头充满异域风情的罗马广场,澳门佛教总会举办的“佛诞节水陆道场祈福法会”下午开场,法会结束后已傍晚,紧接着是少林功夫表演、芭蕾舞、印度舞、佛曲、流行歌曲等,现场还设有捐血活动,精品义卖,俨然一场“祈福嘉年华”。

  24日的四场宗教、民俗活动交相呼应,使农历“四月八”成为澳门的“欢乐嘉年华”。

  舞醉龙的多为渔民,谭公传统上也是为渔民所信奉。随着社会的发展,澳门渔业已日渐萎缩,目前渔民只有约四百多人。但渔民的文化习俗并没有因此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式微,反倒如老蚌之珠,愈发光亮,为澳门社会普遍接受和传承,显示澳门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为各种来源的文化习俗繁衍生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我要揪错] [评论] [推荐给朋友] [加入收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更多关于 澳门 的相关新闻
澳门四月八,嘉年华 “醉龙”喷酒添喜庆    2007-05-25
澳门今年一季在建酒店项目可提供两万五千间客房     2007-05-21
国家旅游局支持澳门旅业打击零团费等不规则行为    2007-05-18
澳门今年首季旅游收益105亿    2007-05-18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澳门今年首季团队旅客增四成     2007-05-12
内地客9日起按指模10秒赴澳门    2007-05-10
关于本站 | 亚旅联简介 | 会员注册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 客户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 亚太地区旅游联合会中国事业部 All Rights Reserved